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编辑出版:《楚天法治》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86X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854/D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hbctfz@163.com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吴丽芳团队在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机制解析和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他们阐明了纳米硒的微生物合成机制,筛选出多种高耐受亚硒酸钠微生物菌株以及具有当前最高合成效率的微生物菌株,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新型纳米硒肥,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分子科学杂志》《危险材料杂志》。 硒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与无机硒和有机硒相比,纳米硒生物活性更高、毒性更低。微生物还原法合成的纳米硒性质稳定,且比化学法合成的纳米硒具有更好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目前已发现许多微生物可将无机硒还原为纳米硒,但这些微生物对无机硒的耐受性普遍不高,且还原速度慢。 吴丽芳团队通过选择性培养,分离出多株对亚硒酸钠具有强耐受性的细菌菌株,36~48小时即可将亚硒酸钠还原成为纳米硒。随后,又成功筛选到对亚硒酸钠具有超强耐受性的菌株——普罗威登斯菌。该菌株具有快速的纳米硒合成能力,24小时即可将95%的亚硒酸钠还原生成纳米硒,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合成效率。该团队进一步分析认为,该菌株对亚硒酸纳的还原通过硫酸盐同化途径进行。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成功研制新型纳米硒肥,并在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及江淮园艺试验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纳米硒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叶片的叶绿素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 改善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指标,果实内硒含量也达到国家富硒农产品标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ijms19092799 https://doi.org/10.3390/ijms19123809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0.124690
本文由: 楚天法治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楚天法治杂志社编辑部
2020/12/16